《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淒美造作的傷情片
12 月 08, 2018
程 予誠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More Than Blue)翻拍2009年韓國同名電影《最悲傷的故事》,獲得了文化部「107年度第1梯次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700萬元。
這個故事是講兩個相同境遇的男女青年,自幼遭母親拋棄的K,一直從自我悲傷跳不出來,Cream則是雙親車禍中離去,兩個孤單遭遇相似的人在一場意外的邂逅,彼此同病相憐,成為交心的朋友,填補了彼此生活的空虛,一路過了好幾年同居的日子,沒有很多激情的戀愛過程,只有很平淡的友誼,只因為男主角K十六歲時進入遺傳絕症的加速期,只剩一年壽命,造成一種由友情轉為愛戀的祝福。
這個故事架構並不是特別,因此沒有什麼特殊的劇情關鍵,唯一可以講的是這部電影是翻拍韓國的故事所改編而成的。台灣版這個劇本的最大問題是:
1、用旁白口述的方式講故事,失去了電影用影像說故事的魅力。
2、回憶的戲削弱了這部電影在發展上的緊湊性,美國人一直認為回憶的戲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線性的劇情結構拍攝的失敗,所以才用回憶非線性的時間來講故事,這也就是很多美國影評人分析回憶戲的一個主要懷疑,是因為劇本寫得不好或拍攝不完整而造成事後剪接上的補救,而採用回憶方式。
3、這部電影的人物非常的不真實,平面化的人物,有點類似於全部都是周星馳似的朱延平表演方式;也就是所謂三個電影表達的方式:寫實主義、形式主義、古典浪漫的寫實主義中的形式手法,歐洲的電影例如《龍紋身的女孩》或《蜘蛛網的女孩》,都拍的非常像是一個紀錄片的寫實手法故事,而形式主義電影有點像是《無雙》這個電影的表達方式,劇情上的疏漏,人物的不完全,而利用光影來創造一種影像魅力補強。
4、故事在時間軸線上說的不很清楚,為了表達最後結局不讓觀眾猜到,給觀眾一個意外,因此最後的第三幕創造了很多無中生有的劇情,這是類似電影《無雙》的編劇手法,讓觀眾無法認同角色,結束之前的表演,似乎沒有表達之前應有的角色適當內心世界。
5、過多的旁白來說故事,所帶出來回述的畫面都是重複畫面,讓人認為製作者非常的不真誠,填塞很長時間的重複畫面。
6、這部電影有非常多的音樂,催化了觀眾的情緒,但同時也削弱演員的演技,突顯了演員演技的薄弱合理性。
總之這部電影,比「瓊瑤電影」更瓊瑤的人物戲劇化,比「劉家昌」更劉家昌的歌曲演唱,比「朱延平」更周星馳似的無厘頭對話,縱使,這部電影設計有非常美麗的攝影與音樂,但確實像一個散文式的電影故事。
過多的美麗畫面場景設計,光影色彩的佈置看出來非常的電影廣告化,完全沒有好萊塢電影的光影戲劇氣氛。同樣在一場酒吧的戲中,剪接或攝影的錯位,看出跳剪,使這部電影在技術上類似於大學生的畢業製作,只是花費較高而已。
要是沒有女主角的面部表情上有一些演技,這部電影真的是比《網路大暴走》還更不真實,「迪士尼電影」可以把不真實拍得非常真實,是因為技術高明,國片可以把真實拍得非常不真實,因此說故事的技巧有待加強。縱使賺了許多年輕人的熱淚,終究離好萊塢電影說故事品質甚遠。
美國影評人曾經說,「讓觀眾落淚的快速方法,無非是讓劇中演員熱淚滾滾,及塑造一個很好的音樂氣氛,或是強化一些戲劇的歌詞,或是講一個賺人熱淚的慯情用語」,這部電影的確作到了這些方法,但也無發掩飾最後結局卻也看出編劇的薄弱能力。
身為影評人,希望戀人們不要學結局的處理。
Posted in: 影評文章, 華語電影
Tags: TFEI, 不推薦電影, 台灣電影學院, 台灣電影教育學會, 大爛片, 影評, 影響, 愛情, 最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程予誠, 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