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救援》 星際中的意識偏執
9 月 29, 2019
程 予誠
《星際救援》(Ad Astra)號稱是2019年美國科幻懸疑劇情片,故事圍繞在主角父親單獨執行海王星任務並被認定失蹤二十年後,為了找出外星生命情報的跡象,工程師布萊德彼特飾演一名航太工程師羅伊·麥布萊德。
決定穿過太陽系去尋找可能生還的父親,同時也想得知他任務失敗的原因。
為了尋找20年前在任務中失蹤的父親(湯米李瓊斯飾),他的父親啟程外太空尋找外星智慧生物,失蹤在茫茫宇宙,他不惜跨越宇宙星系間,羅伊只為了尋找父親可能仍生還的下落。然而,卻在旅途中發現了對地球造成極度威脅的另外秘密,可能會對整個太陽系產生影響。
《星際救援》於2019年8月29日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上舉行全球首映,預算8000萬~1億美元,但票房目前(2019/9)5070萬美元。導演葛雷將《星際救援》的故事與約瑟夫·康拉德的小說《黑暗的心》做了比較。他希望該片的特色是「在電影上最真實的太空旅行描寫」,「太空對我們非常敵視」。
《星際救援》的開盤成績被拿來與另一部太空劇情片《登月先鋒》,該片獲得了影評人的高度讚揚,但觀眾的反應冷淡,票房不佳的原因很多。
這部電影完全符合好萊塢的製作條件,也就是這部在太空星際間冒險的電影,場面壯觀必須在電影院看,而且是必須要是很好設備的電影院,想想看,這種電影如果放在電視上看,那就不必看了,因為這就是大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適合放這種特別設計的場面故事。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一個救援任務的星際探險,還不如說是一個心理學解父子之情的解密遊戲,布萊德彼特費了千辛萬苦,到最後想去見見他在冥王星的父親,想解開他心中多年來的不滿謎團,中間過程把場景放在月球、火星、及冥王星的太空站,只不過是這場父親尋親之旅的是一個包裝過程,而這過程有美麗的太空風景,這就是一個在電影院必須去看的理由,但是如果把這部電影的劇情架構放在美國,也就是布萊德彼特在洛杉磯,想要去紐約看他的父親,故事也就是如此而已,月球上海盜就變成地球上的強盜,沒道理,就是美國好萊塢在劇情包裝上的功夫。
當然這後面也包含了許多非常複雜的場景設計與對太空科技上的了解,所以這部電影事實上可以了解製作者在太空科技上的一些認識。
可惜的是,依照劇本編劇的概念來看,這個故事是不能夠成立的,因為現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老早就已經公布,幽浮或者是高等智慧文明,老早就在我們地球出現非常多的頻率,並且和秘密的政府組織有一些合作,所以這部電影最終談是在探索外太空的高級智慧生物的渴望,這是一個對太空科學家的一種藐視,也就是太空科學家已經認為,人類絕對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物,而且並不屬於高等生物,在宇宙中存在,所以這部電影在尋找父親的過程的整個總概念上來看,是有點過於疏忽。
劇本中有一些漏洞,第一個漏洞就是父親在最後決定不返回地球的想法,來得非常的突然,第二個是當主角返回地球的時候,在下墜中重力改變的不適情況下,他如何能返回地球?又如何能在地球到達的太空艙在被扶出來?而不是抬出來?這都是在對現今太空科學上的一種不了解。
這部電影說是一種心理分析劇,主要是有太多的主角自言自語的對話,不是要讓自己聽到,而是要讓觀眾聽到,許多觀眾在聽到之後,都進入夢鄉,這也是這部電影票房不佳的原因,從編劇的角度上來看,如果安排一個機器人,或者是寵物,主角對他們講話,還有一點可開心的,但是在他自言自語又夾雜與人的對話中,全然是讓人有點暗耐不住。
月球上的戰鬥,試圖描述出一種緊張與人性的衝突,但也表現出太空政府的無能,劇本中的確有一些不清楚的伏筆,也就是在人性鬥爭的政治考量上,有一些劇情黑洞是無法明白說的。
這部電影應該還是可以到電影院去觀看,不過觀眾必須有點耐心去聽這個故事,想得到一種娛樂,可能並不能有太多期待像《異星入境》電影,看看大場面場景應該是可以的,畢竟它花了將近6千萬美金的預算。
Posted in: 影評文章, 美國電影
Tags: TFEI, 值得看的電影, 台灣電影學院, 台灣電影教育學會, 影評, 影響, 影響影評網, 星際救援, 演技派電影, 美國電影, 電影評論